燒傷后增生性癱痕(H S )是組織創傷修復后的必然產物,目前認為它是一種創傷后組織纖維異常增生性疾病,是多種原因引起成纖維細胞異常增生,可引發患者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和毀形。2009年以來,我康復中心應用超聲波導入喜遼妥聯合壓力療法治療燒傷后增生性癱痕60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60例,男52例,女8例;年齡20下51歲,平均年齡34.6歲。電燒傷9例,化學燒傷15例,火焰燒下傷21例,沸液燒傷15例,燒傷面積15%一99% TBSA,平均燒下傷面積43% TBSA 。深II度、深III度平均燒傷面積25% TB SA 。下四肢癱痕42例,面部癱痕5例,軀干癱痕13例。癱痕面積下12%一85%,平均46%。
1.2材料
德國M oblate Productions G m bH生產的喜遼妥下樁口藥品注冊證號H 20110296,化學名稱:多磺酸粘多糖下蛆織性肝磷脂”Lu加old”。分子式:是由若干磺酸化的D-下葡萄糖醛酸與N一乙酞-D一半乳糖胺組成的二糖單元連結下而成。分子量:在5000-15000道爾頓。壓力療法采用量下身定做的壓力衣。
1.3治療方法
采用喜遼妥配合超聲波導入儀對癱痕區下域進行治療,每次治療前用溫水對局部進行清洗并擦干下后,外涂喜遼妥約2mm厚,有力按摩15min左右,接著使下用超聲波導入儀擇中檔頻率進行導入治療,每個部位下每次治療20min,治療結束后,穿上量身定做的壓力衣超下過23h,僅在洗澡時脫下,但時問不超過30min,壓力大小下采用10%縮率+局部9 mm厚壓力墊為標準,其中縮率一下俠測尺寸一所需尺寸一所需尺寸x100%。每個部位至少下應用2套壓力衣及壓力墊,為保證布料的彈性,每日均需下清洗彈力衣。下1.4療程每2個月為1個療程。輕度癱痕2-3個療程,下大面積重度癱痕5- 7個療程。
1.4療效治愈
痛、癢、灼感消失,癱痕松軟變平,外觀下感覺良好,癱痕顏色由紅斑變成淺褐色或接近正常皮膚下顏色;顯效:癱痕呈黃褐色,創口平坦沒有隆起,表面沒有下毛細血管網,觸感柔軟,活動度良好;有效:癱痕色澤呈暗下紅色,表皮較薄,隆起較小,厚度不超過1mm,存在表面毛下細血管,觸感柔軟有韌性,有一定的活動度;無效:癱痕色下澤為鮮紅色,表面較為粗糙有隆起,厚度超過1mm,存在下明顯的表面毛細血管,觸感堅硬,不能活動。
1.5結果
追蹤隨訪觀察最短2個月,最長2年。本組患者下60例,治愈19例,占31.7%,平均治療4.3個療程;顯效25下例,占41.7%,平均治療3.9個療程:有效10例,占16.7%,平均1.9個療程;無效6例,占10.0%??傦@效率73.3%。
2討論
癱痕形成機制}一分復雜,研究證實成纖維細胞在癱痕下形成過程中表現出很強的增生能力,并認為是癱痕產生的下主要原因,增生性癱痕的形成,主要由于膠原蛋白的合下成代謝超長持續進行,超過分解代謝的速度,大量形成纖下維所致;其重要病理改變是血管擴張,膠原纖維增生,排下列雜亂,呈螺旋狀或結節狀。喜遼妥為乳劑型基質的白下色軟膏,對皮膚刺激性小,能夠滲透入更深的皮下組織,下通過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統和纖維蛋白的溶解系統,具有抗下血栓形成的作用,能促進正常結締組織的再生,從而抑制下癱痕的形成和軟化癱痕。超聲波導入儀是通過特定的超下聲微波器與被治療的皮膚直接接觸,通過其對細胞及組織下的壓力和質點的變化,能夠把軟膏里的再生營養物質導入下到深部組織里,可以使病變皮膚自身凝固、枯萎、脫落,并下起到對深層組織按摩的作用,同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下降低組織肌肉興奮性,抑制局部痙攣收縮,達到有效的治下療目的。
壓力療法又稱加壓療法,是指通過對人體體表施加適下當的壓力,以預防或抑制皮膚癱痕增生、防治肢體腫脹的下治療方法,是經循證醫學證實防治增生性癱痕最為有效的下方法之一。壓力療法欲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堅持下“一早二緊三持久”的原則。壓力療法的作用機制現在還下不明確。有的學者認為:壓力有助于減低增生性癱痕下中毛細血管的血流量,使得癱痕組織處于缺氧狀態,降低下了癱痕組織的新陳代謝,使得癱痕組織內的成纖維細胞不下能夠制造膠原纖維,膠原纖維合成減少;另一方面,缺氧下激活了癱痕組織中的膠原蛋白酶,加速了癱痕組織中膠原下纖維的分解,從而達到了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證明超聲波導入喜療妥聯合壓力療法治療燒下傷后增生性癱痕療效好,使用方便,只要堅持正確的療程下和方法,大部分癱痕都能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