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莉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50012)
李湘奇 ?山東中醫藥大學2003級博士研究生(250014)
中藥經皮給藥是將藥物直接施于患處或相應穴位,通過透皮吸收,藥力直達病所,發揮藥效,達到相應治療目的。經皮給藥系統TTS可以不經肝臟首過效應和胃腸道的破壞,不收胃腸消化酶、消化液、PH值等諸多因素影響,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預訂的和較長的作用時間,降低藥物毒性和副作用,維持穩定而持久的血藥濃度,提高療效,減少給藥次數等。特別是乳房疾病,更適合經皮給藥,因其是體表器官,有利于藥物的吸收。透皮給藥制劑以其副作用小、長效方便等獨特優勢吸引眾多國內外制劑學專家,并成果當今國際制藥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1.?中藥經皮給藥吸收機理
1.1中藥經皮給藥與中藥透皮吸收機理研究的歷史
經皮給藥是一種古老的給藥方式,早在公元二世紀我國醫典 “內經.素問”中就有記載,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療或透皮吸收的膏藥。清代名醫徐靈胎曾謂“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藥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這一段論述明確闡述了皮膚吸收機理。清代外治大師吳師機在《理渝駢文》中指出:“外證用藥即內證之理,外癥之藥及內證之藥,所異者,法而”,意思是“用藥是相等相同的,只是給藥方法和給藥途徑是不同而已”中藥經皮給藥方式眾多,《古今中藥外治真傳》一書收載有貼、敷、涂、洗、浴、淋、浸漬、圍、裹、熏、熨、藥壓、離子導入、藥磁療法等中醫外治50余法。由于科學的進步,現代“經皮給藥“遠遠突破了傳統界限。釋放系指從基質中脫離出來并擴散到皮膚或粘膜表面上;穿透系指藥物通過表皮進入真皮、皮下組織,主要對局部組織起作用;吸收系指藥物通過皮膚粘膜或粘膜基礎或淋巴管進入人體循環而產生全身作用。
1.2經絡傳導
經絡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表里上下的一個獨特系統,外與肌膚腠理相連,內與五臟六腑相接,起到運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傳導感應和調和陰陽的作用,用中藥外敷有關穴位,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有經絡傳導作用,使藥物充分發揮其功效。乳房位于胸中,經經絡交匯之處,其中足陽明胃經貫乳中,足厥陰肝經上貫膈,布胸肋,繞乳頭;足少陰腎經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其支脈入胸中;足少陰脾經,上膈,經于乳外側,;任脈行于兩乳之間;沖脈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因此,乳房被稱為“宗脈之所“。而肝腎兩經與乳房關系密切,其次沖任二脈,肝腎不足,沖任失調引起乳癖重要原因。
1.3皮膚透入
中藥經皮給藥方式很多,一般藥物若能通過表皮都容易從真皮吸收到人體,皮膚給藥優點:避免胃腸道與肝臟損害,同時避免了胃腸道與肝臟對藥物的破壞,從而提高藥物利用度。藥物透皮吸收就是藥物與局部皮膚接觸,穿過角質層,擴散透過表皮、角質層細胞間隙,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等途徑實現。雖然皮膚細胞膜是類脂性的,非極性較強,一般脂溶性藥物較水溶性藥物更容易穿透皮膚,但其組織液卻是極性的。因此,既有一定脂溶性又有適當水溶性藥物,穿透作用最強。此外選擇乳劑型基質,添加表面活化劑及促滲劑,利用離子電滲及超聲法等,也能促進藥物透皮吸收。透皮吸收的三大特點:藥物不收肝臟和胃腸道的“首過效應”影響,藥物利用率高,減小對胃腸、肝臟損害,避免藥物在肝臟或胃腸道降解或失活,可按照需要的速率將藥物透皮輸入體內,血藥濃度保持恒定。透皮吸收制劑是一種新型的控制釋放系統,具有給藥方便,無胃腸道刺激和肝臟首過效應,血藥濃度平穩等特點,深受患者歡迎,乳腺增生病的經皮給藥治療,藥物透皮吸收可通過乳房皮下、乳暈腺、毛囊、皮脂腺及汗腺淋巴管蔓延至腺葉間和小葉間等途徑實現。
2.?經乳房透皮吸收給藥的生理解剖基礎
2.1乳房的解剖基礎
成年婦女的乳房位于胸前壁,其基底部上緣平第2或者3肋,下緣平第六肋或者第七肋,內側可達胸骨,外側緣接近腋中線,乳房為性征器官,乳腺為復管泡狀腺體,乳房由乳腺及結締組織構成,乳腺由乳腺管和腺小葉組成。乳腺被富有脂肪的結締組織分割成15-20個囊狀葉,稱為乳腺葉。乳腺葉又被致密結締組織分為大小不同的若干個小葉,小葉中有些長形小管及腺泡管,管周圍有小的囊狀膨大即腺泡,腺泡聯通小導管,后者集成大導管,最后匯成一條更大的導管,稱為輸乳管。
2.2乳房透皮吸收給藥是藥物到達腺葉的可能途徑。
淋巴途徑:乳房的淋巴管網分為淺深兩組,彼此之間有廣泛吻合。乳腺淺淋巴管分布乳房的皮內和皮下組織,淋巴管無瓣膜,在乳暈形成乳暈下淋巴管網,注入深淋巴管或胸肌淋巴結,深部淋巴管網廣泛分布在乳腺小葉周圍的間隙和輸乳管壁內。經乳房透皮吸收的藥物可經此途徑到達腺葉,發揮治療作用。國外研究表明:乳腺皮膚的淺表淋巴網與乳腺實質的淋巴網在乳暈下有豐富的吻合。乳暈下的毛細淋巴管直徑10-50ym,管壁由單層上皮細胞和非連續性分布的基底膜構成,呈疊瓦狀排列的上皮細胞有10-25nm,允許一些小顆粒進入淋巴管,大顆??赏ㄟ^胞飲方式進入淋巴管。這是藥物經皮導入選擇有指導意義。
血運途徑:女性乳房的皮下脂肪豐富,而乳暈環皮膚最薄,皮下脂肪層疏松,便于藥物透皮吸收。乳暈區的血供由三組細小的血管網組成,即乳暈真皮下血管網、乳腺導管周圍和乳頭下方的毛細血管網,乳暈周圍的動脈環上的輻射狀分支,這三組血管相互吻合。乳房靜脈分淺深兩組。淺組靜脈緊貼皮下;深組靜脈與其同名動脈伴行。淺深靜脈竇匯入腋靜脈和胸廓內靜脈。外源性藥物可通過此途徑到達乳腺葉,發揮治療作用。外源性藥物可通過這些途徑充分滲透至乳腺小葉周圍,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
3.?乳腺增生病經皮給藥方式
乳腺增生病是普外科常見疾病,國內外多采用透皮給藥的方式,這樣可避免口服給藥對肝臟的首過效應及對胃腸道的毒副作用,經皮給藥的方式多種多樣,分述如下:
3.1中藥煎劑外洗、外敷
中藥外用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療效,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通過藥物透皮作用,行氣活血,化瘀散結,從而解除癥狀。
3.2中藥貼服
中藥貼服是將傳統中藥,采用現代制劑的方法制成外用藥,臨床應用方便。
3.3中藥穴位貼服、注射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經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和放大效應,經絡系統是低電阻運行通路,因此,藥物貼服于特殊經穴、迅速在相應組織器官產生較強藥理作用,起到單相或雙相調節作用。
3.4中藥外敷配合物理療法
經皮給藥的藥物透皮給藥吸收可通過完整的表皮、角質層細胞間隙、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等途徑實現。還可以通過選擇皮膚角質層薄、毛孔多的部位或者適當穴位、增加皮膚溫度,增加皮膚角質層的水和作用,選擇乳劑型基質,添加表面活性劑及促滲劑,利用離子電滲及超聲法進行藥物透入等,促進藥物透皮吸收。每日兩次,2周為一個療程,治療組30例治愈14例,好轉13例,未愈3例,對照組治愈8例,好轉10例,未愈12例,兩組的治療結果經Ridit分析,u=2.28 P小于0.05,說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3.5中藥藥物乳罩
中藥藥物乳罩是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有效方法,佩戴方便,作用持久。高美榮用柴胡、沒藥、昆布、當歸、生牡蠣、淫羊藿、磁石、冰片制成藥磁乳罩,每周更換一次,一月一療程。治療增生病96例,治愈26例,顯效32例,有效30例,無效8例。
4.?討論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見疾病,病程長,復發率高,并具有癌變危險,我國現已經將本病列為癌前期病變。正確治療可以治愈,一般預后良好。若治療不當,或反復發作,部分乳腺增生病可演變為非典型增生,發展為乳腺癌,因而應予足夠重視。乳腺增生兵的經皮給藥治療,是藥物透過透皮吸收而起作用的一種外治方法,他不但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而且降低患者之間的個體間及個體內差異,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經皮給藥可提供一種長期的給藥方法,也可隨時停止給藥,是一種方便的給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