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超聲藥物導入治療在急性乳腺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6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隨機分成對照組(80例)和治療組(8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行超聲藥物導入治療,5 d后比較兩組的有效率。[結果]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超聲藥物導入治療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應用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 超聲波;藥物導入;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發生于產后哺乳期的婦女,由肝郁、胃熱、火毒而致乳汁淤滯、乳酪不通、敗乳蓄久而成?,F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于乳汁淤積、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為化膿性鏈球菌)感染所致,治療以抗生素控制感染、排空乳汁為主。若治療不及時可形成乳腺膿腫,被迫回乳從而加重病人痛苦及經濟負擔。為了提高治愈率,減少乳腺膿腫的發生,縮短治療時間,我科在全身用藥的基礎上,采用局部超聲藥物導入治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168例,年齡21歲~36歲;均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臨床診斷排除乳腺膿腫;病程1 d~7 d;單側乳房發病127例,雙側乳房41例。臨床表現乳房局部紅、腫、熱、痛、乳汁排出欠暢,捫診有硬結,壓痛明顯、大便干,小便黃。77例伴有畏寒、發熱,體溫37.5 ℃~39.6 ℃。將168例病例隨機分成對照組80例和治療組88例。兩組病人年齡、病程、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手法按摩排乳和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使用超聲脈沖電導透藥設備配合專用抗炎貼片(內含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藥促滲劑等提取有效成分)固定于治療儀的2個電極上,清潔病人乳房待皮膚干燥后將貼片貼于乳腺可捫及硬結處。接通電源,按病人所能耐受能力調整所需參數(時間25 min,溫度37 ℃~38 ℃,強度6度~8度)再進行治療。每日1次,治療后貼片繼續固定于患處0.5?h,使剩余藥物通過皮膚充分滲透于皮內。
1.2.2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局部紅腫熱痛及全身癥狀消失,乳腺管通暢。好轉:局部及全身癥狀明顯減輕,局部留有硬結,部分乳腺管通暢。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1]。治愈或好轉為有效。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3 討論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發生于初產婦,由于無經驗及怕痛等因素引起的乳房的急性化膿性炎癥,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捫及硬結。其屬中醫“乳癰”的范疇,外感邪毒,氣血雍滯,淤積化熱,阻滯經絡致乳汁淤滯不通是本病的主要發病因素。故解毒散結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治療組所采用的電極貼片其中藥成分具有疏肝解郁,清熱消腫,活血止痛,祛瘀蝕膿通乳之功效。
管紅霞[2]報告,由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能力較差,外敷藥物時施以紅外線照射可促進藥物的吸收。劉秀英[3]提出,大部分病人經手法按摩擠奶使乳腺管導管疏通,淤積乳汁排空,同時輔以微波治療效果顯著。 我們采用超聲藥物導入治療是根據目前國際上最新的透皮給藥理論,使藥物經過完整的皮膚進入體內而發揮局部和全身治療作用,利用超聲波為動力促使藥物透過完整皮膚的一種物理促滲方法。超聲波的機械效應、溫熱效應和空化效應能夠使皮膚的角質層細胞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藥物透入體內。促進炎癥吸收,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激發受損組織再生的作用。其高頻脈沖電流一方面可使局部溫度升高,達到熱療的作用,改善微循環,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增加皮膚通透性,促進藥效的發揮;另一方面它通過直接作用在病患處,達到促進經絡疏通、行氣活血、調節人體病變部位的作用。本文資料顯示,該法輔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總有效率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治療儀操作簡單、起效快、藥效強、作用持久,并且使用方便、安全、無創傷,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治療過程中注意保護病人隱私及保暖。少數病人會出現皮膚過敏現象,本次治療組中有1例病人在治療第3天皮膚貼片處出現紅疹,隨后治療時將藥物貼片置于正常皮膚靠近可捫及硬結處,治療后及時取下藥片未再出現上述情況。
【參考文獻】
[1] 鄧三丁,常彩云,李雪莉,等.磁療、推拿和拔罐治療產后急性乳腺炎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6,21(12):52.
[2] 管紅霞.中藥外敷結合手法按摩治療急性乳腺炎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8B):2126.
[3] 劉秀英.哺乳期乳腺炎病人的護理及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10,8(8B):20892090.